中国印刷业近20年来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突出表现在设备的更新和生产工艺的更新,例如从照相分色工艺->电子分色工艺->桌面电子出版(Desktop Publishing 缩写为DTP)对信息处理从模拟->数字。对图像复制过程从有软片->无软片,从有印版->无印版。这些变化给不少印刷企业带来高质量的产品,高的生产效率,高的经济回报。但不少企业并不是这样,原因很多。就个人所见所闻,以下问题应加以重视。 1.定位不准,设备不配套。
在照相分色和电子分色机时代,所用设备无需使用者选配,只需按操作手册操作即可。而在DTP时代,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、计算机可任意选配,软件可任意选用。例如输入设备-—扫描仪种类繁多,有家用型、办公型、专业型。价格从几百元至数万元不等。又如输出设备——胶片记录仪(imagesetter)记录尺寸和记录分辨力各不相同,价格相差甚多。很多公司由于缺乏咨询、对设备性能参数了解甚少。在购买设备时由于定位不准而出现大材小用如同杀鸡用牛刀。也有小才大用,如同用小刀去杀牛。例如一些公司的扫描对象多是天然色正片,密度值多在3.0—3.5,而购买的扫描仪确是最高密度只能达到2.40以下的CCD平版扫描仪,这样必须造成暗调层次和信息量的损失。又如某些公司,扫描对象95%式彩色照片,只需用密度值在2.40以下的CCD平版扫描仪即可,但却购买数十万元的滚筒扫描仪(光电倍增管),这就是杀鸡用牛刀,大材小用。这样的例子非常多,其结果是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。
另外是设备不配套。对不同的产品要求不同的精度的设备,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、计算机、印刷机都有不同精度、速度、尺寸。如果不匹配,不协调,就会造成浪费和损失。2、愿意花巨资卖设备,不愿意花钱进行智力投资。
智力投资的内容很多,这里主要讲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的提高。不少工厂印刷和制版设备是一流的。但产品质量都不是一流的,原因很多,但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决定因素。例如一些全电脑控制的制版和印刷设备,而操作人员是未经培训就上岗的,再加上美术功底差,外文基础差,计算机硬软件基础差,制版与印刷工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差,即综合素质差,这样一流的设备,不可能做出一流的产品质量,结果必然是质量差、废品多、效率低、成本高。
以上仅就个人所看到的、所听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,提请业者注意,并引以为戒。
印刷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
2012-11-25 18:11:02 作者: 来源: 评论:0 点击:
上一篇:如何保持瓦楞纸板水墨印刷的颜色一致和版位准确
下一篇:世纪之初印刷业的走向
分享到:
收藏

评论排行
- ·蓝莓包装盒包装设计(34159)
- ·Klöckner Pentaplast 动工建设在...(280)
- ·在凹印中出现的工艺故障问题主要表现在...(59)
- ·我国包装机械正走向国际市场(17)
- ·金华木箱(包装箱)(12)
- ·苏州市相城区东桥欣华印刷厂(10)
- ·索芙特过期产品重新包装销售(9)
- ·售楼小姐获500万年终奖 印刷行业年终奖...(9)
- ·你遇到职场中给你希望的神仙姐姐了吗?(8)
- ·莹光膜/彩虹膜糖果包装纸/PVC双扭结膜(7)
- ·防伪包装一体化促力酒企打假防伪(7)
- ·李丽丽——大专 求职财务 7年工作经验(7)
- ·上海分分钟印刷有限公司 招聘跟单专员(7)
- ·医药盒包装(7)
- ·国家标准起草联席会议召开讨论两项数字印刷(6)
- ·手提袋外加工(6)
- ·小公司留人:拿你的爱换我的心(6)
- ·与其花钱招聘新人不如真心留下老员工(6)
- ·面试中—做个让HR喜欢你的人(6)
- ·OJY 製作公司(6)